中華民國國家發展委員會
國家發展委員會(簡稱國發會)是中華民國有關國家發展規劃的最高主管機關,隸屬於行政院,前身為「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與「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要負責規劃國家未來發展策略計畫、促進經濟與社會整體發展、以及政府治理等工作,因其範圍涉及跨部會工作而有「小行政院」的別稱。[1]
| 國家發展委員會 National Development Council(英語)  | |
|---|---|
![]() 國家發展委員會會徽  | |
| 機關類型 | 中央二級行政機關 | 
| 所屬部門 | 行政院 | 
| 員額 | 545人 | 
| 年度預算額 | 新臺幣18.22億元(104年度) | 
| 授權法源 | 行政院組織法 國家發展委員會組織法  | 
| 主要官員 | |
| 主任委員 | 龔明鑫(政務委員兼任) | 
| 政務副主任委員 | 游建華、 | 
| 常務副主任委員 | 高仙桂 | 
| 主任秘書 | 張朝能 | 
| 任命者 | 行政院院長提請總統任命 | 
| 任期 | 無任期保障 | 
| 組織編制 | |
| 內部單位 | 4室、8處、1中心 | 
| 附屬機關 | 檔案管理局 | 
| 成立沿革 | |
| 成立日期 | 2014年1月22日 | 
| 前身機關 |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 
| 聯絡 | |
![]() 國家發展委員會暨臺灣銀行聯合辦公大樓  | |
| 地址 | 臺北市中正區寶慶路1、3號 | 
| 電話 | +886 2 2316 5300 | 
| 網站 | www | 
沿革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歷史
    
- 1948年7月3日,中華民國外交部部長王世與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在南京市簽定《中華民國政府與美利堅合眾國政府關於經濟援助之協定》(簡稱《中美經濟援助協定》)。同年,行政院設立行政院美援運用委員會(簡稱美援會),負責管理運用美援物資。
 - 1963年9月1日,美援會、經濟部工礦計畫聯繫組、經濟部農業計畫聯繫組、交通部運輸計畫聯繫組、國際開發協會貸款償債基金保管委員會合併為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簡稱經合會)。
 - 1973年8月,為加強經濟設計研究工作,經合會改組為行政院經濟設計委員會(簡稱經設會)。
 - 1977年12月,為加強國家經濟建設之有效推動、促進國家經濟之整體發展,經設會與行政院財經小組合併改組為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簡稱經建會)。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歷史
    
- 1966年,行政院成立行政改革研究會。[2]
 - 1969年3月,正式成立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 1987年1月14日,總統令制定公布《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組織條例》,研考會正式成為行政院常設機關。
 - 2012年5月21日,文化部掛牌成立,研考會政府出版品管理處併入文化部。
 
原行政院經建會識別標誌
原行政院經建會會址(目前國發會會址)
原行政院研考會會址(中央聯合辦公大樓)
國家發展委員會成立後
    
- 2013年8月6日,立法院第八屆第三會期第二次臨時會三讀通過《國家發展委員會組織法》與《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組織法》,並授權行政院訂立施行日期。[3]8月21日總統令制定公布《國家發展委員會組織法》與《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組織法》,並由行政院訂立施行日期為2014年1月22日。[4][5]
 - 2014年1月22日,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行政院主計總處電子處理資料中心、以及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的工程管制考核業務正式整合為「國家發展委員會」[6],總部設於寶慶大樓(原經建會總部,仍與臺灣銀行合用)。
 - 2015年,國發會計畫在臺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及伊通街口新建地上12層、地下4層之「國發大樓」做為新總部大樓,編列預算新臺幣8億多元、預計分五年執行完畢,解決國發會合併研考會以後分散四大樓辦公問題;當時國發會使用的寶慶大樓,有30%面積係向臺灣銀行租用。但2016年,國發會停止編列國發大樓興建計畫相關預算,原土地改為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地上權開發案挹注國庫收入[7]。
 - 2018年7月1日,臺灣省政府的員額與業務移交國發會。[8]7月4日,奉承行政院指示成立個人資料保護專案辦公室。
 - 2021年3月25日,行政院會議通過16項行政院組織再造法案,國發會未來將配合數位發展部成立而移撥相關業務。[9][10]
 - 2022年5月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解散,促進轉型正義基金之收支、保管及運用事項移交國發會。11月22日,國發會資訊管理處掌理之政府資訊管理政策相關業務及部分人力移撥數位發展部;行政院核定國發會成立「資訊室」、法制協調中心改制為「法制協調處」[11]。
 - 2023年底,預計個人資料保護專案辦公室將依據《個人資料保護法》、〈個人資料保護委員會籌備處暫行組織規程〉、〈個人資料保護委員會籌備處辦事細則〉及〈個人資料保護委員會籌備處編制表〉[12]先擴編成立行政院個人資料保護委員會籌備處[13][14]。
 
組織
    
    成員架構
    
- 委員會成員:共17-27員,包含
 
- 主任委員(政務委員兼任)
- 副主任委員(政務2位和常務1位)
 - 諮詢委員(經行政院核准,得聘用相關人員)
- 主任秘書
 
 
 
組織編制
    
- 業務單位
 
- 綜合規劃處
 - 經濟發展處
 - 社會發展處
 - 產業發展處
 - 人力發展處
 - 國土區域離島發展處
 - 管制考核處
 - 資訊管理處
 - 法制協調處(設有個人資料保護專案辦公室)
 
- 行政單位
 
- 秘書室
 - 人事室
 - 主計室
 - 政風室
 
- 任務編組
 
- 國會及新聞聯絡中心
 - 中興新村活化專案辦公室
 
- 所屬機關
 
- 相關機構
 
歷任首長
    
| 任別 | 圖片 | 姓名 | 政黨 | 就職時間 | 卸任時間 | 
|---|---|---|---|---|---|
| 國家發展委員會 主任委員 | |||||
| 1 | ![]()  | 
管中閔 (1956–)  | 
2014年1月22日 | 2015年2月4日 | |
| 2 | ![]()  | 
杜紫軍 (1959–)  | 
無黨籍 | 2015年2月4日 | 2016年1月31日 | 
| 3 | ![]()  | 
林祖嘉 (1956–)  | 
2016年2月1日 | 2016年5月20日 | |
| 4 | 陳添枝 (1953–)  | 
無黨籍 | 2016年5月20日 | 2017年9月7日 | |
| 5 | ![]()  | 
陳美伶 (1958–)  | 
2017年9月8日 | 2020年5月19日 | |
| 6 | ![]()  | 
龔明鑫 (1964–)  | 
2020年5月20日 | 現任 | |
| 7 | 2024年5月20日 | 備任 | |||
參考文獻
     
- 國發會等同「小行政院」江揆盼1+1大於2 交出亮麗成績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蕃薯藤新聞網,2014年01月22日
 - 行政院組織改造檔案展 解嚴之前的行政院>> 行政改革研究會-行政機關檢討改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 . 蘋果日報. 2013-08-06 [2014-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2).
 - . 2013-08-21 [2014-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4).
 - . 2013-08-21 [2014-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4).
 - . 國家發展委員會. 2014-01-22 [2017-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27).
 - 林上祚. . 風傳媒. 2019-10-08 [2023-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2) (中文(臺灣)).
 - . 中央通訊社. 2018-06-28 [2019-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6).
 - 16項組改法案通過 政院將設數位發展部 最快2022掛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華日報新聞雲,2021-03-26
 - 政院推組改新設數位發展部 最快2022年掛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央通訊社,2021-03-25
 - 潘姿羽. . 中央通訊社. 2022-11-22 [2022-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7) (中文(臺灣)).
 - 個人資料保護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全國法規資料庫
 - 個資保護委員會籌備處10月成立 初期編制36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央社,2023/8/9
 - 政院:個資保護委員會籌備處 年底前成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央社,2023/11/8
 - 組織架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國家發展委員會
 - 認識首長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國家發展委員會
 
- 行政院組織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全國法規資料庫.民國 99 年 02 月 03 日
 - 國家發展委員會組織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全國法規資料庫.民國 102 年 08 月 21 日
 - 國家發展委員會處務規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全國法規資料庫.民國 106 年 03 月 22 日
 
外部連結
    
|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中華民國國家發展委員會 | 
| 您可以在維基文庫中查找此百科條目的相關原始文獻:
 -{zh;zh-hans;zh-hant| -{zh;zh-hans;zh-hant|
  |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




.jpg.webp)
.jpg.web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