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氧化二钒
五氧化二钒,IUPAC名称为氧化钒(V),是钒(V)的氧化物,化学式为V2O5。它是一种有毒的橙黄色固体,微溶于水,加热时失去氧而分解。可作化学工业中的催化剂,最重要的是对硫酸工业中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一步的催化。
| 五氧化二钒 | |
|---|---|
| _oxide.jpg.webp) | |
|  | |
| IUPAC名 Vanadium(V) oxide | |
| 别名 | 氧化钒(V) | 
| 识别 | |
| CAS号 | 1314-62-1  | 
| PubChem | 14814 | 
| ChemSpider | 14130 | 
| SMILES | 
 | 
| InChI | 
 | 
| InChIKey | GNTDGMZSJNCJKK-HHIHJEONAP | 
| UN编号 | 2862 | 
| EINECS | 215-239-8 | 
| ChEBI | 30045 | 
| RTECS | YW2450000 | 
| KEGG | C19308 | 
| 性质 | |
| 化学式 | V2O5 | 
| 181.88 g·mol⁻¹ | |
| 外观 | 橙黄色固体 | 
| 密度 | 3.357 g/cm3 (固) | 
| 熔点 | 690 °C (963 K) | 
| 沸点 | 1750 °C (2020 K) | 
| 溶解性(水) | 0.07 g/100 mL (20 °C) | 
| 危险性 | |
| 欧盟危险性符号  剧毒 T+ | |
| 警示术语 | R:R20, R22, R23, R37, R48, R51, R53 | 
| 安全术语 | S:S36, S37, S38, S45, S61 | 
| 相关物质 | |
| 其他阴离子 | 三氯氧化钒 | 
| 其他阳离子 | 五氧化二铌 二氧化钛、三氧化铬 | 
| 相关钒化合物 | 二氧化钒、五氟化钒 | 
| 附加数据页 | |
| 结构和属性 | 折射率、介電係數等 | 
| 热力学数据 | 相變数据、固、液、气性质 | 
| 光谱数据 | UV-Vis、IR、NMR、MS等 | 
| 若非注明,所有数据均出自标准状态(25 ℃,100 kPa)下。 | |
化学性质
    
    酸碱反应
    
五氧化二钒具有两性,可溶于碱生成多聚钒酸盐,[1]也可溶于非还原性酸生成淡黄色含VO2+的溶液:
- V2O5 + 2 HNO3 → 2 VO2(NO3) + H2O
与碱如氢氧化钠反应,碱过量时产物为无色的钒酸钠(Na3VO4),酸度升高时,颜色逐渐由无色变为橙色再到红色。pH处于9-13时的微粒主要是HVO42−、V2O74−,低于9时变为V4O124−、HV10O285−。pH为2时沉淀出棕色的五氧化二钒水合物。
制备
    
首先用碳酸钠处理含钒矿物生成偏钒酸钠,而后用硫酸控制pH为2-3,沉淀,加热至690°C熔化便可得到粗五氧化二钒。
金属钒与过量氧气反应的主要产物是五氧化二钒,但常常含有钒的其他低价氧化物杂质。实验室中,可用偏钒酸铵在200°C时的分解反应制备五氧化二钒:
应用
    
五氧化二钒最重要的应用,是在接触法制硫酸时,作二氧化硫氧化为三氧化硫的催化剂。三氧化硫进一步与硫酸反应可以得到焦硫酸,而一個焦硫酸可加水形成兩個硫酸。
- 2 SO2 + O2 ⇌ 2 SO3
一般催化反应于400-620°C时发生。低于此温度时,五氧化二钒无法发挥出催化活性;高于此温度时,五氧化二钒则分解。反应的催化机理如下,经由低价的二氧化钒中间产物:
- SO2 + V2O5(s) → SO3(g) + 2 VO2(s)
- 2 VO2(s) +1/2 O2(g) → V2O5
参见
    
    
参考资料
    
- N. N. Greenwood, A. Earnshaw, Chemistry of the Elements, 2nd ed., Butterworth-Heinemann, Oxford, UK, 1997.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