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解放者杯
南美解放者杯(西班牙語:)是一項由南美洲各支頂級球會之間競爭的最高榮譽的國際足球賽事,賽事等級相等於歐洲的冠军联赛,於1960年舉行首屆賽事,由南美洲足球協會負責舉辦。雖然南美解放者盃只規定南美足協所屬球會參與(合共十個國家包括巴西、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秘魯、智利、厄瓜多爾、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及玻利維亞),但近來南美解放者盃已經放寬給墨西哥球會參加,2006年墨西哥球會瓜達拉哈拉並曾經晉身賽事四強。
![]() | |
| 成立 | 1960年 |
|---|---|
| 地區 | 南美洲 |
| 主辦方 | 南美洲足協 (CONMEBOL) |
| 參賽隊數 | 32 隊(分組賽) 47 隊(總數) |
| 晉身賽事 | 世界冠軍球會盃 南美超級盃 |
| 現任冠軍 | |
| 最成功球隊 | |
| 網站 | 官方網站 |
南美解放者杯的命名是为了纪念南美洲的解放者,诸如何塞·赫瓦西奥·阿蒂加斯、贝尔纳多·奥希金斯、何塞·德·聖馬丁、佩德罗一世、西蒙·玻利瓦爾以及其他英雄。
歷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南美解放者盃仍未成立時,一些南美洲頂級球會構思成立一項跨國性的球會級賽事。直至1948年,七支來自南美各國足球勁旅在智利圣地亚哥舉行一項小型的足球賽事,名為南美洲冠軍錦標賽(South American Championship of Champions),賽事以單循環賽制進行,參與的七支球隊包括:
- 高路高路(智利,屬於1947年本土甲組聯賽冠軍及主辦國)
- 艾美歷克(厄瓜多爾,以邀請身分參加)
- 歷多魯(玻利維亞,屬於1947年本土甲組聯賽冠軍)
- 市政體育(秘魯,屬於1947年本土甲組聯賽亞軍)
- 蒙特維多國民隊(烏拉圭,屬於1947年本土甲組聯賽冠軍)
- 河床(阿根廷,屬於1947年本土甲組聯賽冠軍)
- 華斯高(巴西,屬於1947年里約熱內盧省聯賽冠軍)
最後冠軍由巴西的華斯高以四勝二和的不敗紀錄奪得冠軍。可是因為財政問題,這項賽事自此再沒有舉行,但其後南美足協考慮過該項賽事的概念,亦成為南美解放者盃的前身。
歐洲足協於1955年創辦歐洲冠軍球會盃,當時獲得空前成功,與此同時歐洲亦希望舉辦一項歐洲與南美冠軍球會對決的賽事,從而決定出球會間的世界冠軍,並在世界盃足球賽之外,較量這兩個洲份的足球水平。基於這兩個因素,南美解放者盃應運而生,南美足協於1960年舉行首屆賽事,當屆賽事共有七支隊伍參加,結果來自烏拉圭的彭拿路兩回合以二比一擊敗巴拉圭的亞松森奧林匹亞,奪得首屆南美解放者盃冠軍,并于次年成功卫冕。[1]
回顧歷屆賽事中,兩大南美強國巴西及阿根廷的頂級球會均成為南美解放者盃的奪標熱門,大部分冠軍由該兩國球會,巴西共有10間球會曾奪得南美解放者盃冠軍,成為賽事之最,但奪標次數卻排行第二,有 29 次躋身決賽中只有 13 次成功奪冠﹔阿根廷則曾有8間球會先後奪冠,在 30 次躋身決賽中 21 次捧走冠軍寶座。其中,阿根廷球會獨立隊奪冠次數最多(7 次),並曾在1970年史無前例連續 4 次奪冠,而小保加則在2000年至2003至四年內三度稱霸;1990年代間有 5 間巴西球會 6 次奪得南美解放者杯。雖然巴西及阿根廷實力強大,但亦有其他南美國家的球會從中突圍,當中烏拉圭班霸彭拿路更是佼佼者,彭拿路曾經 5 次奪得冠軍,是巴西和阿根廷球會之外奪得南美解放者杯最多的球會(僅次於阿根廷獨立隊和小保加),可惜最近一次奪標已經是1987年。2008年亦有厄瓜多爾球會利加大學破天荒奪盃對於該國在南美足球的地位有著歷史性影響。目前只有玻利維亞、墨西哥、秘魯、委內瑞拉4個國家未有誕生冠軍球隊。
而統觀歷屆賽事決賽甚少出現過由同國球會競逐,只有2005年,2006年,2018年,2020年和2021年決賽隊伍分別由巴西和阿根廷國內球會囊括。
參賽資格
現時南美解放者盃的參賽隊伍來自11個國家,10個國家來自南美洲,另外墨西哥來自北美洲。南美洲共有12個國家,其中參賽的10個國家均為南美足協成員,蘇里南及圭亞那則向來參加中北美洲地區賽事,因此未有參賽。而墨西哥球會的實力與南美洲球會相當接近,並為增加賽事的可觀性,故此由1998年開始墨西哥球會亦被邀請參加南美解放者盃,自2005年開始其參賽球隊亦由1隊增加至3隊,與其他國家看齊。
規模方面,南美解放者盃與歐洲的歐洲冠軍球會盃差不多,當初只有各國聯賽冠軍才有資格參加。直到1970年代,南美解放者盃的規模開始擴大,連聯賽亞軍亦可以參與。直至現時,南美解放者盃共有38隊參與角逐。除了賽力較強的巴西及阿根廷各擁有5個參賽名額外,其餘9個國家各有3席。每個國家的參賽資格基本上由各國自行決定,巴西、烏拉圭及墨西哥3國每年皆另行舉辦賽事以決定聯賽冠軍以外的參賽球隊,而其餘國家均以聯賽榜前3名位置之球隊出賽。
以2005年南美解放者盃為例,以下是各個國家的參賽名額:
賽制
歷史上,南美自由盃的賽制於多年來亦幾經變改,但大體上沿用分組賽及淘汰賽兩階段,賽事由第三屆開始原本只要淘汰賽加設分組賽,直至2008年才開始效法歐聯再加設外圍賽階段。此外,早年南美自由盃與歐洲盃賽最大分別是開辦所有賽事階段不會採用作客入球優惠制及加時賽制,不過此例在2005年的南美自由盃開始作出改變,作客入球優惠制首次用於賽事,而曾奪得南美自由盃的兩支南美老牌球會智利的高魯高魯及烏拉圭的彭拿路成為新制度下的首批犧牲品,他們於改例後的首屆外圍賽階段因取得較少作客入球而慘遭淘汰。另一方面,南美自由盃的決賽與意大利盃相若,但是今年已經改制,決賽以一場過定勝負。
現時,南美自由盃共分三個階段,包括外圍賽,分組賽及淘汰賽:
外圍賽
外圍賽以主客淘汰制進行,加設作客入球優惠,十一支參賽國家之中排名最低的球隊,另加一支上屆冠軍所屬國家排名最低的球隊,合共十二隊,勝出的六支球隊可以出線分組賽。
分組賽
分組賽共有三十二隊參與,所有球隊共分為八組,每組各有兩隊種子球隊,除外圍賽出線球隊外(因分組賽抽籤時尚未確定出線隊伍)同一小組不可出現多於一隊同國球隊。分組賽以雙循環形式進行,每場勝方得三分,和局得一分,負方得零分,小組首、次名可以晉級十六強。
歷屆決賽
| 以附加賽決勝 | |
| * | 以互射十二碼決勝 |
| 賽事進入加時賽 |
| 年份 | 國家 | 冠軍 | 比數 | 亞軍 | 國家 | 球場 | 觀眾人數 |
|---|---|---|---|---|---|---|---|
| 1960 | 彭拿路 | 1–0 | 奧林比亞會 | 44,690 | |||
| 彭拿路 | 1–1 | 奧林比亞會 | 35,000 | ||||
| 1961 | 彭拿路 | 1–0 | 彭美拉斯 | 64,376 | |||
| 彭拿路 | 1–1 | 彭美拉斯 | 50,000 | ||||
| 1962 | 山度士 | 2–1 | 彭拿路 | 48,105 | |||
| 山度士 | 2–3 | 彭拿路 | 18,000 | ||||
| 山度士 | 3–0 |
彭拿路 | 60,000 | ||||
| 1963 | 山度士 | 3–2 | 小保加 | 100,000 | |||
| 山度士 | 2–1 | 小保加 | 50,000 | ||||
| 1964 | 獨立隊 | 0–0 | 蒙特維多國民隊 | 60,000 | |||
| 獨立隊 | 1–0 | 蒙特維多國民隊 | 80,000 | ||||
| 1965 | 獨立隊 | 1–0 | 彭拿路 | 45,000 | |||
| 獨立隊 | 1–3 | 彭拿路 | 45,000 | ||||
| 獨立隊 | 4–1 |
彭拿路 | 40,000 | ||||
| 1966 | 彭拿路 | 2–0 | 河床 | 46,041 | |||
| 彭拿路 | 2–3 | 河床 | 100,000 | ||||
| 彭拿路 | 4–2 |
河床 | 40,240 | ||||
| 1967 | 競賽會 | 0–0 | 蒙特維多國民隊 | 55,000 | |||
| 競賽會 | 0–0 | 蒙特維多國民隊 | 60,000 | ||||
| 競賽會 | 2–1 |
蒙特維多國民隊 | — | ||||
| 1968 | 學生隊 | 2–1 | 彭美拉斯 | 35,000 | |||
| 學生隊 | 1–3 | 彭美拉斯 | 40,000 | ||||
| 學生隊 | 2–0 |
彭美拉斯 | 55,000 | ||||
| 1969 | 學生隊 | 1–0 | 蒙特維多國民隊 | 65,000 | |||
| 學生隊 | 2–0 | 蒙特維多國民隊 | 55,000 | ||||
| 1970 | 學生隊 | 1–0 | 彭拿路 | 40,000 | |||
| 學生隊 | 0–0 | 彭拿路 | 60,000 | ||||
| 1971 | 蒙特維多國民隊 | 0–1 | 學生隊 | 30,000 | |||
| 蒙特維多國民隊 | 1–0 | 學生隊 | 70,000 | ||||
| 蒙特維多國民隊 | 2–0 |
學生隊 | — | ||||
| 1972 | 獨立隊 | 0–0 | 秘魯體育大學 | 45,000 | |||
| 獨立隊 | 2–1 | 秘魯體育大學 | 55,000 | ||||
| 1973 | 獨立隊 | 1–1 | 高路高路 | 40,000 | |||
| 獨立隊 | 0–0 | 高路高路 | 80,000 | ||||
| 獨立隊 | 2–1 |
高路高路 | — | ||||
| 1974 | 獨立隊 | 1–2 | 聖保羅 | 50,000 | |||
| 獨立隊 | 2–0 | 聖保羅 | 55,000 | ||||
| 獨立隊 | 1–0 |
聖保羅 | 60,000 | ||||
| 1975 | 獨立隊 | 0–1 | 艾斯賓路拿 | 43,200 | |||
| 獨立隊 | 3–1 | 艾斯賓路拿 | 60,000 | ||||
| 獨立隊 | 2–0 |
艾斯賓路拿 | — | ||||
| 1976 | 高士路 | 4–1 | 河床 | 58,720 | |||
| 高士路 | 1–2 | 河床 | 90,000 | ||||
| 高士路 | 3–2 |
河床 | 40,000 | ||||
| 1977 | 小保加 | 1–0 | 高士路 | 60,000 | |||
| 小保加 | 0–1 | 高士路 | 80,000 | ||||
| 小保加 | 0–0 |
高士路 | 60,000 | ||||
| 1978 | 小保加 | 0–0 | 卡利 | 50,000 | |||
| 小保加 | 4–0 | 卡利 | 80,000 | ||||
| 1979 | 奧林比亞會 | 2–0 | 小保加 | 50,000 | |||
| 奧林比亞會 | 0–0 | 小保加 | 65,000 | ||||
| 1980 | 蒙特維多國民隊 | 0–0 | 國際體育會 | 70,000 | |||
| 蒙特維多國民隊 | 1–0 | 國際體育會 | 65,000 | ||||
| 1981 | 法林明高 | 2–1 | 哥比路亞 | 93,985 | |||
| 法林明高 | 0–1 | 哥比路亞 | 61,721 | ||||
| 法林明高 | 2–0 |
哥比路亞 | 30,200 | ||||
| 1982 | 彭拿路 | 0–0 | 哥比路亞 | 55,248 | |||
| 彭拿路 | 1–0 | 哥比路亞 | 70,400 | ||||
| 1983 | 甘美奧 | 1–1 | 彭拿路 | 70,000 | |||
| 甘美奧 | 2–1 | 彭拿路 | 80,000 | ||||
| 1984 | 獨立隊 | 1–0 | 甘美奧 | — | |||
| 獨立隊 | 0–0 | 甘美奧 | — | ||||
| 1985 | 小阿根廷人 | 1–0 | 阿美利加 | — | |||
| 小阿根廷人 | 0–1 | 阿美利加 | 35,350 | ||||
| 小阿根廷人 | 1–1 |
阿美利加 | — | ||||
| 1986 | 河床 | 2–1 | 阿美利加 | 50,000 | |||
| 河床 | 1–0 | 阿美利加 | 74,300 | ||||
| 1987 | 彭拿路 | 0–2 | 阿美利加 | 65,000 | |||
| 彭拿路 | 2–1 | 阿美利加 | 60,000 | ||||
| 彭拿路 | 1–0 |
阿美利加 | 25,000 | ||||
| 1988 | 蒙特維多國民隊 | 0–1 | 紐維爾舊生 | 45,000 | |||
| 蒙特維多國民隊 | 3–0 | 紐維爾舊生 | 75,000 | ||||
| 1989 | 國民體育會 | 0–2 | 奧林比亞會 | — | |||
| 國民體育會 | 2–0*[C] | 奧林比亞會 | — | ||||
| 1990 | 奧林比亞會 | 2–0 | SC巴斯隆拿 | — | |||
| 奧林比亞會 | 1–1 | SC巴斯隆拿 | — | ||||
| 1991 | 高路高路 | 0–0 | 奧林比亞會 | 48,000 | |||
| 高路高路 | 3–0 | 奧林比亞會 | 66,517 | ||||
| 1992 | 聖保羅 | 0–1 | 紐維爾舊生 | 35,000 | |||
| 聖保羅 | 1–0*[D] | 紐維爾舊生 | 71,986 | ||||
| 1993 | 聖保羅 | 5–1 | 天主教大學 | 99,000 | |||
| 聖保羅 | 0–2 | 天主教大學 | 50,000 | ||||
| 1994 | 沙士菲 | 1–0 | 聖保羅 | — | |||
| 沙士菲 | 0–1*[E] | 聖保羅 | 90,000 | ||||
| 1995 | 甘美奧 | 3–1 | 國民體育會 | — | |||
| 甘美奧 | 1–1 | 國民體育會 | — | ||||
| 1996 | 河床 | 0–1 | 阿美利加 | — | |||
| 河床 | 2–0 | 阿美利加 | — | ||||
| 1997 | 高士路 | 0–0 | 水晶體育 | 45,000 | |||
| 高士路 | 1–0 | 水晶體育 | 95,472 | ||||
| 1998 | 華斯高 | 2–0 | SC巴斯隆拿 | 35,000 | |||
| 華斯高 | 2–1 | SC巴斯隆拿 | 72,000 | ||||
| 1999 | 彭美拉斯 | 0–1 | 卡利 | 46,000 | |||
| 彭美拉斯 | 2–1*[F] | 卡利 | 32,000 | ||||
| 2000 | 小保加 | 2–2 | 彭美拉斯 | 50,580 | |||
| 小保加 | 0–0*[G] | 彭美拉斯 | 75,000 | ||||
| 2001 | 小保加 | 1–0 | 藍十字 | 115,000 | |||
| 小保加 | 0–1*[H] | 藍十字 | 60,000 | ||||
| 2002 | 奧林比亞會 | 0–1 | 聖卡坦奴 | 40,000 | |||
| 奧林比亞會 | 2–1*[I] | 聖卡坦奴 | 55,000 | ||||
| 2003 | 小保加 | 2–0 | 山度士 | 57,000 | |||
| 小保加 | 3–1 | 山度士 | 75,000 | ||||
| 2004 | 卡達斯 | 0–0 | 小保加 | 57,000 | |||
| 卡達斯 | 1–1*[J] | 小保加 | — | ||||
| 2005 | 聖保羅 | 1–1 | 帕拉尼恩斯 | 35,000 | |||
| 聖保羅 | 4–0 | 帕拉尼恩斯 | 80,000 | ||||
| 2006 | 國際體育會 | 2–1 | 聖保羅 | 71,745 | |||
| 國際體育會 | 2–2 | 聖保羅 | 55,000 | ||||
| 2007 | 小保加 | 3–0 | 甘美奧 | 39,993 | |||
| 小保加 | 2–0 | 甘美奧 | 55,000 | ||||
| 2008 | 利加大學 | 4–2 | 富明尼斯 | 45,000 | |||
| 利加大學 | 1–3*[K] | 富明尼斯 | 86,027 | ||||
| 2009 | 學生隊 | 0–0 | 高士路 | 52,000 | |||
| 學生隊 | 2–1 | 高士路 | 70,000 | ||||
| 2010 | 國際體育會 | 2–1 | 瓜達拉哈拉 | 49,500 | |||
| 國際體育會 | 3–2 | 瓜達拉哈拉 | 56,000 | ||||
| 2011 | 山度士 | 0–0 | 彭拿路 | 65,000 | |||
| 山度士 | 2–1 | 彭拿路 | 40,200 | ||||
| 2012 | 哥連泰斯 | 1–1 | 小保加 | 51,901 | |||
| 哥連泰斯 | 2–0 | 小保加 | 37,959 | ||||
| 2013 | 明尼路 | 0–2 | 奧林比亞會 | 35,000 | |||
| 明尼路 | 2–0*[L] | 奧林比亞會 | 56,557 | ||||
| 2014 | 聖羅倫素 | 1–1 | 國民會 | 35,000 | |||
| 聖羅倫素 | 1–0 | 國民會 | 42,000 | ||||
| 2015 | 河床 | 0–0 | 堤格雷斯 | 42,000 | |||
| 河床 | 3–0 | 堤格雷斯 | 70,000 | ||||
| 2016 | 國民體育會 | 1–1 | 迪華利獨立隊 | 38,500 | |||
| 國民體育會 | 1–0 | 迪華利獨立隊 | 45,000 | ||||
| 2017 | 甘美奧 | 1–0 | 拉魯斯 | 55,188 | |||
| 甘美奧 | 2–1 | 拉魯斯 | 45,000 | ||||
| 2018 | 河床 | 2–2 | 小保加 | 49,000 | |||
| 河床 | 3–1 |
小保加 | 62,282 | ||||
| 2019 | 法林明高 | 2–1 | 河床 | 78,573 | |||
| 2020 | 彭美拉斯 | 1–0 | 山度士 | 5,000 | |||
| 2021 | 彭美拉斯 | 2–1 |
法林明高 | 55,023 | |||
| 2022 | 法林明高 | 2–1 | 帕拉尼恩斯 | 42,517 | |||
| 2023 | 富明尼斯 | 2–1 |
小保加 | 69,232 |
- 互射十二碼紀錄:
A. ^ 90 分鐘後雙方以 0–0 賽和,小保加憑互射十二碼以 5–4 勝出。
B. ^ 90 分鐘後雙方以 1–1 賽和,小阿根廷人憑互射十二碼以 5–4 勝出。
C. ^ 90 分鐘後雙方總比數以 2–2 賽和,國民體育會憑互射十二碼以 5–4 勝出。
D. ^ 90 分鐘後雙方總比數以 1–1 賽和,聖保羅憑互射十二碼以 3–2 勝出。
E. ^ 90 分鐘後雙方總比數以 1–1 賽和,沙士菲憑互射十二碼以 5–3 勝出。
F. ^ 90 分鐘後雙方總比數以 2–2 賽和,彭美拉斯憑互射十二碼以 4–3 勝出。
G. ^ 90 分鐘後雙方總比數以 2–2 賽和,小保加憑互射十二碼以 4–2 勝出。
H. ^ 90 分鐘後雙方總比數以 1–1 賽和,小保加憑互射十二碼以 3–1 勝出。
I. ^ 90 分鐘後雙方總比數以 2–2 賽和,奧林比亞會憑互射十二碼以 4–2 勝出。
J. ^ 90 分鐘後雙方總比數以 1–1 賽和,卡達斯憑互射十二碼以 2–0 勝出。
K. ^ 90 分鐘連同加時賽後雙方總比數以 5–5 賽和,利加大學憑互射十二碼以 3–1 勝出。
L. ^ 90 分鐘連同加時賽後雙方總比數以 2–2 賽和,明尼路憑互射十二碼以 4–3 勝出。
球會成績
| 球隊 | 冠軍 | 亞軍 | 冠軍年份 | 亞軍年份 |
|---|---|---|---|---|
| 7 | 0 | 1964, 1965, 1972, 1973, 1974, 1975, 1984 | — | |
| 6 | 6 | 1977, 1978, 2000, 2001, 2003, 2007 | 1963, 1979, 2004, 2012, 2018, 2023 | |
| 5 | 5 | 1960, 1961, 1966, 1982, 1987 | 1962, 1965, 1970, 1983, 2011 | |
| 4 | 3 | 1986, 1996, 2015, 2018 | 1966, 1976, 2019 | |
| 4 | 1 | 1968, 1969, 1970, 2009 | 1971 | |
| 3 | 3 | 1992, 1993, 2005 | 1974, 1994, 2006 | |
| 3 | 3 | 1971, 1980, 1988 | 1964, 1967, 1969 | |
| 3 | 4 | 1979, 1990, 2002 | 1960, 1989, 1991, 2013 | |
| 3 | 3 | 1999, 2020, 2021 | 1961, 1968, 2000 | |
| 3 | 2 | 1983, 1995, 2017 | 1984, 2007 | |
| 3 | 2 | 1962, 1963, 2011 | 2003, 2020 | |
| 3 | 1 | 1981, 2019, 2022 | 2021 | |
| 2 | 2 | 1976, 1997 | 1977, 2009 | |
| 2 | 1 | 2006, 2010 | 1980 | |
| 2 | 1 | 1989, 2016 | 1995 | |
| 1 | 1 | 1991 | 1973 | |
| 1 | 1 | 2023 | 2008 | |
| 1 | 0 | 1967 | — | |
| 1 | 0 | 1985 | — | |
| 1 | 0 | 1994 | — | |
| 1 | 0 | 1998 | — | |
| 1 | 0 | 2004 | — | |
| 1 | 0 | 2008 | — | |
| 1 | 0 | 2012 | — | |
| 1 | 0 | 2013 | — | |
| 1 | 0 | 2014 | — | |
| 0 | 4 | — | 1985, 1986, 1987, 1996 | |
| 0 | 2 | — | 1978, 1999 | |
| 0 | 2 | — | 1981, 1982 | |
| 0 | 2 | — | 1988, 1992 | |
| 0 | 2 | — | 1990, 1998 | |
| 0 | 2 | — | 2005, 2022 | |
| 0 | 1 | — | 1972 | |
| 0 | 1 | — | 1975 | |
| 0 | 1 | — | 1993 | |
| 0 | 1 | — | 1997 | |
| 0 | 1 | — | 2001 | |
| 0 | 1 | — | 2002 | |
| 0 | 1 | — | 2010 | |
| 0 | 1 | — | 2014 | |
| 0 | 1 | — | 2015 | |
| 0 | 1 | — | 2016 | |
| 0 | 1 | — | 2017 |
奪冠次數最多所屬國家
| 國家 | 冠軍 | 亞軍 | 冠軍球會 | 亞軍球會 |
|---|---|---|---|---|
| 25 | 12 | 獨立隊 (7), 小保加 (6), 學生隊 (4), 河床 (4), 競賽會 (1), 小阿根廷人 (1), 沙士菲 (1), 聖羅倫素 (1) | 小保加 (6), 河床 (3), 紐維爾舊生 (2), 學生隊 (1), 拉魯斯 (1) | |
| 22 | 17 | 聖保羅 (3), 山度士 (3), 甘美奧 (3), 彭美拉斯 (3), 高士路 (2), 國際體育會 (2), 法林明高 (2), 華斯高 (1), 哥連泰斯 (1), 明尼路 (1), 富明尼斯 (1) | 聖保羅 (3), 彭美拉斯 (3), 甘美奧 (2), 高士路 (2), 山度士 (2), 國際體育會 (1), 聖卡坦奴 (1), 帕拉尼恩斯 (1), 富明尼斯 (1), 法林明高 (1) | |
| 8 | 8 | 彭拿路 (5), 蒙特維多國民隊 (3) | 彭拿路 (5), 蒙特維多國民隊 (3) | |
| 3 | 7 | 國民體育會 (2), 卡達斯 (1) | 阿美利加 (4), 卡利,(2), 國民體育會 (1) | |
| 3 | 5 | 奧林比亞會 (3) | 奧林比亞會 (4), 國民會 (1) | |
| 1 | 5 | 高路高路 (1) | 科布雷洛 (2), 高路高路 (1), 艾斯賓路拿 (1), 天主教大學 (1) | |
| 1 | 3 | 利加大學 (1) | SC巴斯隆拿 (2), 從山谷獨立 (1) | |
| 0 | 3 | — | 藍十字 (1), 瓜達拉哈拉 (1), 堤格雷斯 (1) | |
| 0 | 2 | — | 秘魯體育大學 (1), 水晶體育 (1) |
外部連結
- 南美解放者杯歷屆賽事詳細資料(RSSSF.co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2006年各個國家的參賽名額(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南美解放者盃 在 http://www.copalibertadores.ru/(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南美解放者杯 201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