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修院
慶修院是位在臺灣花蓮縣吉安鄉的寺院古蹟。原為真言宗吉野布教所,為真言宗高野山金剛峯寺的海外別院。本尊弘法大師、脇佛不動明王和毘沙門天、創立者為川端滿二。通稱「吉安慶修院」。二戰後改為供奉本師釋迦牟尼佛和觀世音菩薩。1997年政府指定為古蹟,但仍未失去其實際宗教功能,現為觀光景點。
| 慶修院 | |
|---|---|
![]() 慶修院 | |
| 基本 | |
| 位置 | 臺灣花蓮縣吉安鄉 |
| 宗教 | 汉传佛教 |
| 本尊 | 釋迦牟尼佛 |
| 宗派 | 真言宗 |
| 開基 | 川端滿二 |
| 开山时间 | 1917年(大正6年) |
| 地圖 | |

夜景
境內有四國八十八箇所靈場之石佛。
歷史
慶修院舊名「真言宗吉野布教所」,布教所內供奉主神弘法大師空海、不動明王與毘沙門天王,所內直立高約2米的「光明真言百萬遍」石碑,以及請自日本四國的八十八尊神像。布教所建於1917年(大正6年),台灣時值日治時代,日本政府選定台灣較晚開發區域,如花蓮,以解決農村人口過剩、耕地與糧食不足的問題,在今日的吉安鄉成立吉野村(吉野移民村)。移居生活貧困的日人,吉野布教所就是當時在地移居日人的宗教信仰中心之一。
1945年國民政府接管台灣,日人遣回故里,真言宗吉野布教所更名為慶修院,慶修院一詞沿用至今,院內供奉的本尊,也順應台灣人民的佛教信仰,改奉本師釋迦牟尼佛與觀世音菩薩。院內建築與陳設留住歷史時光,舉凡不動明王像、百度石、八十八番石佛、光明真言百萬遍石碑、手水舍、小橋、池塘、游魚、花草、蒼木,皆維持日式庭院風格。
慶修院曾因歲月迭代而長年失修,分別於1964年與1972年進行較具規則的維修,仍未臻理想;1997年,慶修院獲列為縣定三級古蹟,並著手進行古蹟修復工程,2003年8月,由花蓮縣政府慎重完成具整體性的修護,把具有歷史、文化及宗教價值的八十八尊佛像重新完整呈現原貌,為花蓮吉安保存一座極具觀光及文化價值的歷史遺產。慶修院為花東地區唯一日式佛寺的文化資產,現為花蓮縣縣定古蹟,是日本遊客到花蓮,必訪的花蓮觀光景點之一。
圖片
參考文獻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



%E5%AE%9A%E5%8F%A4%E8%B9%9F%E5%AF%BA%E5%BB%9F_Venation_1.JPG.webp)
%E5%AE%9A%E5%8F%A4%E8%B9%9F%E5%AF%BA%E5%BB%9F_Venation_2.JPG.webp)
%E5%AE%9A%E5%8F%A4%E8%B9%9F%E5%AF%BA%E5%BB%9F_Venation_3.JPG.webp)
%E5%AE%9A%E5%8F%A4%E8%B9%9F%E5%AF%BA%E5%BB%9F_Venation_4.JPG.webp)
%E5%AE%9A%E5%8F%A4%E8%B9%9F%E5%AF%BA%E5%BB%9F_Venation_5.JPG.webp)
%E5%AE%9A%E5%8F%A4%E8%B9%9F%E5%AF%BA%E5%BB%9F_Venation_6.JPG.webp)
%E5%AE%9A%E5%8F%A4%E8%B9%9F%E5%AF%BA%E5%BB%9F_Venation_7.JPG.webp)
%E5%AE%9A%E5%8F%A4%E8%B9%9F%E5%AF%BA%E5%BB%9F_Venation_10.JPG.webp)
%252C_Ji'an_Township%252C_Hualien_County_(Taiwan)_(ID_UA09602000277).jpg.webp)
%252C_88_stone_Buddha_statues%252C_Ji'an_Township%252C_Hualien_County_(Taiwan)_(ID_UA09602000277).jpg.webp)
%252C_main_shrine%252C_Ji'an_Township%252C_Hualien_County_(Taiwan)_(ID_UA09602000277).jpg.webp)
.jpg.webp)
.jpg.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