睦州 (浙江省)
仁寿三年(603年)置,治所在新安县贺城(大业初改雉山县,后改为清溪县,今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龙山岛以北湖底)。大业(605年—618年)初年改为遂安郡。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为睦州。七年改为东睦州,八年复旧。
万岁通天二年(697年)移治建德县(今浙江省建德市梅城镇)。辖境约当今浙江省桐庐、建德、淳安等县市地。户五万四千九百六十一,口三十八万二千五百六十三。下辖六县:建德县、清溪县、寿昌县、桐庐县、分水县、遂安县。
天宝、至德时曾改为新定郡。北宋末年,方腊在此起义,宣和三年(1121年)平定,奉敕改名严州。
| colspan="6" style="backgro und:#ccccff"|隋代行政区划变遷  | ||||
|---|---|---|---|---|
| 区划 | 開皇元年 | 区划 | 大業3年 | |
| 州 | 東揚州 | 吴州 | 郡 | 遂安郡 | 
| 郡 | 新安郡 | 吴郡 | 县 | 雉山县 遂安县 桐廬县 | 
| 县 | 始新县 遂安县 寿昌县 | 桐廬县 | ||
| 唐朝睦州辖县 | |
|---|---|
| 618年 | 雉山县、桐庐县、遂安县 | 
| 621年 | 雉山县、遂安县[1](桐庐县改属严州) | 
| 624年 | 雉山县、遂安县(桐庐县来属) | 
| 646年 | 雉山县、遂安县、桐庐县[2] | 
| 682年 | 雉山县、遂安县、桐庐县(新设建德县[3]) | 
| 684年 | 雉山县(改名新安县)、遂安县、桐庐县、建德县 | 
| 689年 | 新安县、遂安县、桐庐县、建德县(新设寿昌县[4],旋废) | 
| 692年 | 新安县、遂安县、桐庐县、建德县(新设武盛县[5]) | 
| 697年 | 建德县(改治)、新安县、遂安县、桐庐县、武盛县 | 
| 705年 | 建德县、武盛县(改名分水县)、新安县、遂安县、桐庐县(重设寿昌县[6]) | 
| 732年 | 建德县、分水县、新安县(改名还淳县)、遂安县、桐庐县、寿昌县 | 
| 738年 | 建德县、分水县、还淳县、遂安县、桐庐县[7]、寿昌县 | 
| 742年 | 建德县、分水县、还淳县、遂安县、桐庐县[8]、寿昌县 | 
| 763年 | 建德县、分水县、还淳县、遂安县、桐庐县、寿昌县(新设昭德县[9]) | 
| 771年 | 建德县、分水县、还淳县、遂安县、桐庐县、寿昌县(废除昭德县) | 
| 805年 | 建德县、分水县、还淳县(改名清溪县)、遂安县、桐庐县、寿昌县 | 
- 唐朝睦州刺史
 
- 严撰(武德年间)
 - 张琮(636年—637年)
 - 徐令言(637年)
 - 刘德敏(贞观年间)
 - 夏侯绚(653年—654年)
 - 张后胤(657年)
 - 高择言(666年)
 - 尤知钦(唐高宗时)
 - 高真行(680年)
 - 张大安(683年)
 - 章亮(唐高宗时)
 - 陈矩(唐高宗时)
 - 丘神福(唐高宗时)
 - 张详(唐高宗时)
 - 房先忠(684年,未任)
 - 长孙谊(垂拱年间)
 - 李上善(690年)
 - 娄薀(691年)
 - 谢禧(692年)
 - 元延寿(697年)
 - 杨元亨(700年)
 - 孙诠(706年)
 - 冯昭泰(707年)
 - 张昭命(708年)
 - 魏洵(景龙年间)
 - 路惟恕(景云年间)
 - 康希铣(先天年间)
 - 陈操(开元前期)
 - 刘幽求(714年)
 - 宋璟(715年)
 - 李思绚(716年)
 - 薛莹(719年)
 - 李思绚(719年)
 - 韦利器(719年)
 - 侯莫陈涉(721年)
 - 李仲宣(725年)
 - 杨承令(727年)
 - 柳齐物(开元年间)
 - 李无言(730年)
 - 崔景(731年)
 - 李谅(734年)
 - 王审礼(738年)
 - 裴元明(开元年间)
 - 罗思崇(开元年间)
 - 崔瑶(开元末年)
 - 新定郡太守
 - 韩洄(乾元年间)
 - 张崇晖(760年)
 - 张伯仪(763年—765年)
 - 贺若滔(765年)
 - 贾深(768年)
 - 陶铣(769年)
 - 韦儹(769年)
 - 萧定(773年—777年)
 - 李揆(777年—779年)
 - 林披(大历年间)
 - 王缜(780年)
 - 杜亚(780年—784年)
 - 崔适(贞元初年)
 - 独孤氾(贞元初年)
 - 韦赞(788年)
 - 张汇征(791年)
 - 李正臣(791年)
 - 李敷(794年)
 - 韦士勋(805年)
 - 李幼清(806年)
 - 郑膺甫(809年)
 - 李道古(811年—813年)
 - 崔元方(814年)
 - 羊士谔(817年)
 - 独孤迈(817年)
 - 冯某(元和年间)
 - 张顗(元和年间)
 - 卢国佐(元和年间)
 - 孟简(821年—822年)
 - 韦文恪(823年)
 - 韩泰(824年—827年)
 - 张聿(827年)
 - 张公儒(832年)
 - 王琮(835年)
 - 李善白(835年)
 - 郑仁弼(837年)
 - 吕述(838年—840年)
 - 滕迈(840年)
 - 薛薀(会昌初年)
 - 孙公乂(842年)
 - 苏涤(843年)
 - 韦有翼(845年)
 - 杜牧(845年)
 - 卢钢(会昌、大中年间)
 - 郑承休(849年)
 - 李文举(851年—852年)
 - 厉玄(852年)
 - 崔彖(852年)
 - 韩瞻(858年)
 - 牛丛(858年)
 - 许浑(大中年间)
 - 胡某(大中、咸通年间)
 - 金仁规(862年)
 - 陆墉(864年)
 - 侯温(865年—866年)
 - 宋震(870年)
 - 冯岩(871年)
 - 张极(873年)
 - 许珂(876年)
 - 柳超(878年)
 - 韦诸(880年—881年)
 - 陈晟(881年—900年)
 - 陈绍权(766年—769年)
 - 陈询(900年—905年)
 - 金师会(905年)
 - 马绰(906年)
 - 薛夔
 - 齐顗
 - 卢某
 
注释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