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戏
莆仙戏(莆仙語:),又名“兴化戏”(),是福建戏曲剧种之一,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1] 。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流行于古称兴化的莆田、仙游二县及闽中、闽南的兴化语地区。据史料记载和调查考证,它是在古代“百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 莆仙戏 |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福建省莆田市 | 
| 分类 | 传统戏剧 | 
| 序号 | 147 | 
| 编号项目 | IV-3 | 
| 登录 | 2006年 | 
.jpg.webp)
莆仙戲於外臺廟會演出
剧目
    
传统剧目有五千多个,其中保留宋元南戏原貌或故事情节基本类似的剧目有八十多个。莆仙戏比较著名的剧目有《琴挑》、《团圆之后》、《春草闯堂》、《状元与乞丐》等。
莆仙戏的著名剧作家有陈仁鉴、柯如宽、江幼宋等。
参考资料
    
- . 新浪网. [2012-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10).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