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克森省
萨克森省(德語:)是1816年至1945年间普鲁士和及后的普鲁士自由邦的省份。省府位于马格德堡。提及该省名称的时候,都会使用「萨克森省」的全名,避免与「萨克森王国」混淆。
| 薩克森省 Provinz Sachsen | |||||||||||||||||||
|---|---|---|---|---|---|---|---|---|---|---|---|---|---|---|---|---|---|---|---|
| 普魯士的省份 | |||||||||||||||||||
| 1816–1944 | |||||||||||||||||||
|  旗帜  Coat of arms | |||||||||||||||||||
| .svg.png.webp) 薩克森省 (紅), 在普魯士王國 (黃)、 德意志帝國內 | |||||||||||||||||||
| 坐标:52°8′N 11°37′E | |||||||||||||||||||
| 首府 | 馬格德堡 | ||||||||||||||||||
| 面积 | |||||||||||||||||||
| • 1939 | 25,529平方(9,857平方英里) | ||||||||||||||||||
| 人口 | |||||||||||||||||||
| • 1816  | 1,197,053 | ||||||||||||||||||
| • 1905  | 2,978,679 | ||||||||||||||||||
| • 1939  | 3,662,546 | ||||||||||||||||||
| 歷史 | |||||||||||||||||||
| • 成立  | 1816 | ||||||||||||||||||
| • 废除  | 1944 | ||||||||||||||||||
| 行政分區 | 
 | ||||||||||||||||||
| 
 | |||||||||||||||||||
它由1815年维也纳会议割让或归还给普鲁士的多个领土合并而成,包括萨克森王国的大部分前北部领土(其余部分成为勃兰登堡或西里西亚的一部分)、前法国建立的爱尔福特公国、马格德堡公国、哈尔伯施塔特亲王国和其他一些地区,以及阿尔特马克的部分领土。
该省与黑森选帝侯国(1866年被普鲁士吞并,后为黑森-拿骚省)、汉诺威王国(1866年被普鲁士吞并,后为汉诺威省)和不伦瑞克公国接壤。它的形状非常不规则,完全包围了不伦瑞克的飞地和恩斯特公国的一部分。它还拥有几块飞地,几乎完全被安哈尔特公国一分为二,除了阿舍尔斯莱本周围的一小块走廊(它本身也将安哈尔特一分为二)。
大多数人口信奉新教,少数天主教徒(截至1905年约占 8%)归属帕德博恩教区。 该省拥有20名德国国会议员和38名普鲁士众议院 (Abgeordnetenhaus) 代表。
德国福音派教会萨克森教区的边界以萨克森省为界,它存在的时间最长,一直存在到2008年底。
历史
    
1816年萨克森省组成时由以下地区组成:
- 曾被威斯特伐利亚王国吞并,前马格德堡公国的一部分;
- 易北河以西的勃兰登堡边境伯爵地区,例如阿尔特马克地区
- 1813年莱比锡战役后从萨克森王国中得到的地区;
- 经过领土调整后普鲁士获得的领土:邻近埃尔福特和艾希斯费尔德(属前美因茨大主教驻地)的土地和前皇家城市米尔豪森和北豪森。
萨克森省是普鲁士其中一个最富饶的地区,有高度发展的农业和工业。1932年原属汉诺瓦省的艾尔菲特和艾尔宾格洛特-加龙省地区加入萨克森省。
1944年7月1日,萨克森省以其三个行政区的分界分成三部分。埃尔福特行政区与黑森-拿骚省的赫舒哈夫-施马卡尔登地区合并,成为新创建图林根州的一部分。马格德堡行政区与安哈尔特合并组成马格德堡省,而梅泽堡行政区则成为哈雷-梅泽堡省。但是1945年哈雷-梅泽堡和马格德堡省又重新组成萨克森省。
1945年年末,蘇佔區下的萨克森省与不伦瑞克州的一些外飞地合并,组成新的萨克森-安哈尔特州。1952年州的建制被废除,但1990年两德统一后边界经过轻微修改后重新成立,成为现时的萨克森-安哈尔特。
人口
    
| 年份 | 人口[1][2][3] | 
|---|---|
| 1816 | 1.180.413 | 
| 1843 | 1.614.492 | 
| 1871 | 2.103.174 | 
| 1880 | 2.312.007 | 
| 1890 | 2.580.010 | 
| 1900 | 2.832.616 | 
| 1910 | 3.089.275 | 
| 1925 | 3.277.476 | 
| 1933 | 3.400.592 | 
| 1939 | 3.618.458 | 
参考资料
    
- Christian Gottfried Daniel Stein-{R|, [Digitalisat Der Regierungsbezirk Magdeburg]}-, Handbuch der Geographie und Statistik des preußischen Staats, Berlin: Vossische Buchhandlung: pp. 326 (德文)
- -{R|[Digitalisat Neustadt-Magdeburg]}-, Handbuch der Provinz Sachsen, Magdeburg: Rubachsche Buchhandlung: pp. 79 (德文)
- Template:Verwaltungsgeschichte.de
其它连结
    
- 额外数据 (德语)(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1910年萨克森省的人口分析 (德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德语资料
- Pestalozziverein der Provinz Sachsen (Hrsg.): Die Provinz Sachsen in Wort und Bild. Verlag von Julius Klinkhardt, Berlin 1900 (Reprint: Naumburger Verlagsanstalt, 1990, ISBN 3-86156-007-0)
- Steffen Raßloff: Preußisches Kernland. Die Provinz Sachsen. In: Sachsen-Anhalt. 55 Highlights aus der Geschichte. Erfurt 2020 (Sutton Verlag), ISBN 978-3-96303-162-5. S. 82 f.
- Mathias Tullner: Geschichte des Landes Sachsen-Anhalt. Magdeburg 2001, ISBN 3-8100-3145-3.
- Franz Heinrich Ungewitter: Die preußische Monarchie nach den zuverlässigsten Quellen geographisch, statistisch, topographisch und historisch ausführlich und übersichtlich dargestellt. Ein Handbuch für Staats- und Communalbehörden, so wie zum Privatgebrauch. Nicolai, Berlin 1859, S. 797–834 (Google Book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svg.png.web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