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環菌
蜜環菌(学名:),又名榛蘑、臻蘑、蜜蘑、蜜环蕈、栎蕈,分布於全球各地區,是蜜環菌屬可食用担子菌门真菌。它是一種植物病原體,是由密切相關且形態相似的物種組成的隐存种复合群的一部分。 它會導致許多植物物種出現蜜环菌属根腐病,並在受感染的樹根周圍產生蘑菇。 感染症狀出現在受感染樹木的樹冠上,表現為葉子變色、生長減少、樹枝枯死和死亡。 蘑菇是可以食用的,但有些人可能不耐受。 該物種能夠通過菌絲體中的生物發光產生光。
| 蜜環菌 | |
|---|---|
![]() | |
| 科学分类 | |
| 界: | 真菌界 Fungi |
| 门: | 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 |
| 纲: | 傘菌綱 Agaricomycetes |
| 目: | 伞菌目 Agaricales |
| 科: | 膨瑚菌科 Physalacriaceae |
| 属: | 蜜環菌屬 Armillaria |
| 种: | 蜜環菌 A. mellea |
| 二名法 | |
| Armillaria mellea (Vahl) P. Kumm., (1871) | |
| 異名 | |
|
Armillariella mellea (Vahl) P. Karst., (1881) | |
| Armillaria mellea | |
|---|---|
查看產生下列表格的真菌學模板 | |
| 子實層上有菌褶 | |
| 蕈傘為凸面 或平坦 | |
| 子實層連生 或自基部沿蕈柄向下生長一小段 | |
| 蕈柄有環狀構造 | |
| 孢印白色 | |
| 寄生真菌 | |
| 美味 但不建議食用 | |
蜜環菌廣泛分佈於北半球溫帶地區。
該種黑色菌素生長於春天與秋天的低中海拔林區,數天生,肉質軟韌質,菌蓋2cm-8cm寬,全株可食。也是偶見木棲腐生或木棲寄生的野菇之一種。
野生蜜環菌能在针叶林中大量生长,是极少数不能人工培育的食用菌之一。
主要特征
多数蜜环菌整体呈蜜黄色或淡土黄色,也有颜色发白的。菌盖顶部通常有小鳞片,有蜜色菌环。有资料称蜜环菌会在黑暗中会发出微弱的光。
參考文獻
- 周文能、張東柱,《野菇圖鑑》,2005年,台北,台灣館出版社。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