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醫學博物館
香港醫學博物館(英語:,縮寫:)是香港一所以醫學為主題的專題博物館,位於香港上環半山堅巷2號,成立於1996年,收集並保存與香港醫學發展有關的文物,用文獻及實物展品介紹香港開埠以來的醫科學術的發展歷史。
| 醫學博物館 | |
|---|---|
![]() 堅巷舊病理學院  | |
| 概要 | |
| 類型 | 博物館 | 
| 建築風格 | 愛德華時代建築物 | 
| 所屬國家/地區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 行政区 | 香港 | 
| 22°17′00″N 114°08′55″E | |
| 设计与建造 | |
| 建筑师 | Leigh & Orange[1] | 
| 网站 | |
| http://www.hkmms.org.hk/en/home/ | |
| 地圖 | |
歷史
    
.png.webp)
香港細菌學檢驗所(1910年)
香港醫學博物館前身是成立於1906年3月15日正式啟用的香港細菌學檢驗所,以應付當時流行的鼠疫。檢驗所作為首個香港專為醫學化驗而設的機構,初時對流行細菌病患作專門研究,隨後更肩負起疫苗培植的工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過後,檢驗所易名為「香港病理檢驗所」,以涵蓋更大的工作範圍。當「病理檢驗所」在1960年遷往西營盤後,部分所址仍維持用於疫苗製造,另一部分撥予聯合書院作理學院院址。在聯合書院理學院及政府疫苗生產線分別於1972年4月及1973年遷離後,這座建築物便一直只作政府倉庫的用途,當中原聯合書院臨時校址所在的建築物更於1982年拆卸,直至1990年香港政府宣佈列為法定古蹟,在1995年移交香港醫學博物館學會改建成為香港醫學博物館,於翌年3月16日重新對外開放。
展覽內容簡介
    
現時,香港醫學博物館內有11間各具特色的展覽廳去介紹香港醫科學術的發展歷史和昔日疾病被撲滅的情況。主要陳列了多種不同之醫療用具、介紹香港醫學衛生及護理工作、19世紀時香港鼠疫的情況及實驗室展示、及中草藥的介紹和展示。此外,香港醫學博物館內亦開設了展覽廳介紹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及東華三院的歷史,同時館內有太平山觀景廊,圖書室及演講室。[2]
建築物
    
香港醫學博物館是香港現存少數的英國愛德華時代建築物[3],結合西方古典元素和香港英式建築特色,有寬闊的走廊,使空氣流通充足的窗戶,屋頂蓋上中式簷瓦,帶有本地文化色彩。
香港醫學博物館的前門上環堅巷
醫學博物館的前門
香港醫學博物館及其中藥園
醫學博物館屋頂蓋上中式簷瓦
交通
    
| 交通路線列表 | 
|---|
 
  |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
    
|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香港醫學博物館 | 
- 香港醫學博物館 Facebook 專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香港醫學博物館的歷史由來
 - 香港醫學博物館草藥園
 - 翡翠台 開館有益 第2集 醫學類博物館及中醫藥博物館
 - 【遊走半山】香港醫學博物館 記載百年的故事︱kennechu.info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