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P/巴納德
177P/巴納德 彗星,也稱為巴納德2號彗星,是一顆週期119年的週期彗星。它符合經典的哈雷族彗星定義(週期介於20年至200年之間) [4]。
| 發現 | |
|---|---|
| 發現者 | 愛德華·愛默生·巴納德 | 
| 發現日 | 1889年6月24日 | 
| 臨時編號 | 177P/1889 M1; 1889 III; 1889c; 177P/2006 M3 | 
| 軌道特性考 | |
| 曆元 | August 13, 2006年8月13日 (JD 2453960.5)  | 
| 遠日點 | 47.232 AU | 
| 近日點 | 1.1077 AU | 
| 半長軸 | 24.170 AU | 
| 離心率 | 0.95416 | 
| 週期 | 118.83 yr | 
| 軌道傾角 | 31.161° | 
| 歷次近日點 日期  | 2006年8月28日[1] | 
| 下次近日點 日期  | 2127年4月13日[2][3] April 21, 2127[1]  | 
這顆彗星被標示為P/2006 M3,是愛德華·愛默生·巴納德在1889年6月24日發現的,在116年後又再度被發現[5]。在2006年7月19日,177P在0.36天文單位的距離上掠過地球[6]。它在2006年8月28日通過近日點;在2006年7月末到9月,它經過武仙座和天龍座,而它的光度比預期的8等還亮。
巴納德的另外兩顆週期彗星,第一顆是D/1884 O1(巴納德1號彗星)最後一次的出現是在1884年11月20日,並且被認為已經解體了。另一顆是206P/巴納德-波提尼,標記著彗星天文學新時代的開始,因為它是第一顆經由攝影發現的彗星。從1892年之後,它是迷蹤彗星,直到2008年10月7日才意外的被安德烈·波耶提尼(Andrea Boattini)再度發現。
參考資料
    
- Seiichi Yoshida (calculated by Kazuo Kinoshita). . [2011-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27).
 - Syuichi Nakano. . OAA Computing and Minor Planet Sections. 2006-10-01 [2012-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7).
 - .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2009-11-04 [2011-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9).
 - .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2006-12-11 [2012-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1).
 - Naoyuki Kurita. . Stellar Scenes. [2006-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30).
 - . Kazuo Kinoshita. 2006-11-18 [2007-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1).
 
外部連結
    
- Orbital simulat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from JPL (Java) / Ephemeri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177P/Barnard(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Kazuo Kinoshita (2011 Jan. 17)
 - 177P at Gary W. Kronk's Cometograph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週期彗星 | ||
|---|---|---|
| 前一顆彗星 176P/林尼爾  | 
177P/巴納德 | 後一顆彗星 178P/Hug-Bell  | 
| 週期彗星列表 | ||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