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夏季帕拉林匹克運動會
1988年夏季帕拉林匹克運動會在韓國漢城於1988年10月15日至10月24日進行。
| 第八屆夏季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 | |
|---|---|
| 主辦城市 |  漢城 | 
| 參賽國家和地區 | 61 | 
| 參賽運動員 | 3057 | 
| 比賽項目 | 16大項732小項 | 
| 开幕典礼 | 1988年10月15日 | 
| 闭幕典礼 | 1988年10月24日 | 
| 開幕宣布者 | 韓國總統盧泰愚 | 
| 帕運會主場館 | 漢城奧林匹克體育場 | 


汉城
汉城在韩国的位置
歷史
    
本屆帕拉林匹克運動會在漢城舉行,是自1964年的東京帕拉林匹克運動會後24年來首次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辦城市進行;另一方面,國際帕拉林匹克委員會第一代會徽是源於朝鮮文化的太極元素,也是第一屆夏季帕運會使用這個會徽的夏季帕運會[1]。
參與國家及地區
    
| 
 
 | 
 
 | 
 
 | 
獎牌榜
    
| 排名 | 国家/地区 | 金牌 | 银牌 | 铜牌 | 總數 | 
|---|---|---|---|---|---|
| 1 |  美国(USA) | 92 | 90 | 91 | 273 | 
| 2 |  西德(FRG) | 76 | 66 | 51 | 193 | 
| 3 | .svg.png.webp) 英国(GBR) | 64 | 66 | 53 | 183 | 
| 4 |  加拿大(CAN) | 54 | 42 | 55 | 151 | 
| 5 |  法国(FRA) | 47 | 44 | 49 | 140 | 
| 6 |  瑞典(SWE) | 42 | 38 | 23 | 103 | 
| 7 | .svg.png.webp) 韩国(KOR) | 40 | 35 | 19 | 94 | 
| 8 |  荷兰(NED) | 31 | 25 | 30 | 86 | 
| 9 |  波兰(POL) | 25 | 25 | 33 | 83 | 
| 10 |  (AUS) | 23 | 35 | 38 | 96 | 
| 11 |  丹麦(DEN) | 23 | 19 | 22 | 64 | 
| 12 |  苏联(URS) | 21 | 20 | 15 | 56 | 
| 13 |  西班牙(ESP) | 18 | 13 | 11 | 42 | 
| 14 | .svg.png.webp) 日本(JPN) | 17 | 12 | 17 | 46 | 
| 15 |  中国(CHN) | 16 | 17 | 8 | 41 | 
| 16 |  意大利(ITA) | 16 | 15 | 27 | 58 | 
| 17 | .svg.png.webp) 比利时(BEL) | 15 | 18 | 8 | 41 | 
| 18 |  以色列(ISR) | 15 | 13 | 17 | 45 | 
| 19 |  爱尔兰(IRL) | 13 | 11 | 18 | 42 | 
| 20 |  奥地利(AUT) | 13 | 7 | 15 | 35 | 
| 21 |  瑞士(SUI) | 12 | 12 | 11 | 35 | 
| 22 |  芬兰(FIN) | 11 | 23 | 16 | 50 | 
| 23 |  挪威(NOR) | 11 | 11 | 14 | 36 | 
| 24 |  墨西哥(MEX) | 8 | 9 | 6 | 23 | 
| 25 | .svg.png.webp) 巴西(BRA) | 4 | 9 | 15 | 28 | 
| 26 |  科威特(KUW) | 4 | 5 | 8 | 17 | 
| 27 |  伊朗(IRI) | 4 | 1 | 3 | 8 | 
| 28 |  葡萄牙(POR) | 3 | 5 | 6 | 14 | 
| 29 | .svg.png.webp) 南斯拉夫(YUG) | 3 | 4 | 10 | 17 | 
| 30 |  新西兰(NZL) | 2 | 4 | 11 | 17 | 
| 31 |  冰岛(ISL) | 2 | 2 | 7 | 11 | 
| 32 | .svg.png.webp) 保加利亚(BUL) | 2 | 1 | 0 | 3 | 
| 33 |  牙买加(JAM) | 1 | 4 | 3 | 8 | 
| 34 |  法罗群岛(FRO) | 1 | 3 | 3 | 7 | 
| 35 |  埃及(EGY) | 1 | 2 | 5 | 8 | 
| 36 | .svg.png.webp) 波多黎各(PUR) | 1 | 2 | 0 | 3 | 
| 37 | .svg.png.webp) 巴林(BRN) | 1 | 1 | 1 | 3 | 
| 38 |  危地马拉(GUA) | 1 | 0 | 0 | 1 | 
| 39 |  阿根廷(ARG) | 0 | 7 | 2 | 9 | 
| 40 |  匈牙利(HUN) | 0 | 4 | 8 | 12 | 
| 41 |  (KEN) | 0 | 4 | 1 | 5 | 
| 42 | .svg.png.webp) 香港(HKG) | 0 | 2 | 7 | 9 | 
| 43 |  印度尼西亚(INA) | 0 | 2 | 0 | 2 | 
| 44 |  希腊(GRE) | 0 | 1 | 3 | 4 | 
| 45 |  捷克斯洛伐克(TCH) | 0 | 1 | 0 | 1 | 
| 45 |  泰国(THA) | 0 | 1 | 0 | 1 | 
| 47 | .svg.png.webp) 突尼斯(TUN) | 0 | 0 | 2 | 2 | 
| 48 |  马来西亚(MAS) | 0 | 0 | 1 | 1 | 
| 48 |  摩洛哥(MAR) | 0 | 0 | 1 | 1 | 
| 總計 | 733 | 731 | 744 | 2208 | |
參考文獻
    
- (英文). 國際帕拉林匹克委員會. [2010年8月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年10月6日).
- (英文). 國際帕拉林匹克委員會. [2010年8月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10月14日).
- . 國際帕拉林匹克委員會. 2006年.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


.svg.png.webp)




.svg.png.webp)
.svg.png.web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