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阿布達比大獎賽
2015年阿布達比大獎賽(英語:),官方名稱為2015年一級方程式賽車阿提哈德航空阿布達比大獎賽(英語:)[1],是2015年11月29日舉辦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一場一級方程式賽車賽事。比賽在亞斯碼頭賽道進行,總計55圈。這是2015年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的第19及最後一場分站賽事,[2][3]同時也是自1950年成為世界錦標賽後的第7屆阿布達比大獎賽。
| 賽事細節 | |||
|---|---|---|---|
| 2015年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共19站中的第19站 | |||
![]() 亞斯碼頭賽道佈局 | |||
| 日期 | 2015年11月29日 | ||
| 官方名稱 |
2015 Formula 1 Etihad Airways Abu Dhabi Grand Prix[1] | ||
| 舉辦地點 |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布達比亞斯島 亞斯碼頭賽道 | ||
| 賽道類型 | 永久性賽道 | ||
| 賽道長度 | 5.554公里(3.451英里) | ||
| 比賽距離 | 55圈,305.355公里(189.739英里) | ||
| 桿位 | |||
| 車手 | 梅賽德斯 | ||
| 時間 | 1:40.237 | ||
| 最快單圈 | |||
| 車手 |
| 梅赛德斯 | |
| 時間 | 1:44.517 在第44圈 | ||
| 頒獎台 | |||
| 第一名 | 梅赛德斯 | ||
| 第二名 | 梅赛德斯 | ||
| 第三名 | 法拉利 | ||
路易斯·漢米爾頓為本站的衛冕冠軍,且在本賽季早先的美國大獎賽便已提前取得他的第3座車手世界冠軍。他的車隊梅賽德斯車隊早在俄羅斯大獎賽取得本年度的車隊世界冠軍。
在週六的排位賽中,尼可·羅斯堡取得他的連續第6座桿位,最終領先隊友漢米爾頓贏得了分站冠軍。奇米·雷克南為法拉利車隊取得第3名。這是梅賽德斯本季第12度以1、2名完賽,他們在本季打破了多項紀錄,包括了在單一賽季取得最多積分、最多次佔據頭排發車及最多次1、2名完賽。
賽事簡報
賽後

在由前一級方程式賽車車手大衛·庫塔主持的頒獎台訪問中,尼可·羅斯堡表達對於以此成績結束賽季的興奮之情,並形容美國分站是他的「最低谷」。當談到與他的隊友漢米爾頓同場較勁時,他稱對方是「全場最佳的其中一位」車手,接著說道「從這樣的對手手中贏得勝利絕對是更棒的」。漢米爾頓則讚揚他的團隊這一整個賽季以來的表現,稱他們已經「超越他們自己的期望」,並對此賽季的結束感到高興。在記者會中,季軍車手奇米·雷克南表示:「以第3名完賽並非是最完美的,但經過前面幾站後,我仍對此感到滿意」,指出了整個賽季他發生的小失誤及遭遇的不幸。他還表示在車手積分榜上取得第4名對他來說並沒有太大的意義,駁回了他與維爾特利·鮑達斯之間有關「芬蘭人冠軍」的想法。[4]
第4名的賽巴斯蒂安·維泰爾在賽後表示:「無論如何,拿下第3及第4名可說是最好的結果了,我們為今天感到開心」並補充說雷克南「乾淨俐落的拿下第3名」。經過了法拉利在2014年毫無勝場的一季後,他形容他的2015年賽季是個「奇蹟」。[5]當談到鮑達斯與巴頓在第一次進站發生的事故時,威廉斯性能部門總監羅伯·斯梅德利表示車隊在恰當的時機釋放他們的車手,稱這起事件起因於鮑達斯太晚注意到巴頓。[6]馬克斯·維斯塔潘因為在比賽中從賽道外側超車簡森·巴頓,又無視藍旗阻擋將要套圈的路易斯·漢米爾頓,使得他在賽後被罰加時,並在他的FIA超級駕駛執照記上3點。經過這兩次的判罰後,意味著他只要再被記上4點就須禁賽一場。[7]
雷克南從鮑達斯手中奪下車手積分榜第4名,這也是這場分站後唯一的積分榜名次變動。[8][9]這場大獎賽之後,雷諾證實他們已經收購了路特斯車隊,意味著這是該隊自2012年使用路特斯之名出賽以來的最後一場大獎賽。[10]
賽事結果
排位賽成績
| 名次 | 車號 | 車手 | 車隊 | 第一階段 | 第二階段 | 第三階段 | 發車位 |
|---|---|---|---|---|---|---|---|
| 1 | 6 | 梅賽德斯 | 1:41.111 | 1:40.979 | 1:40.237 | 1 | |
| 2 | 44 | 梅賽德斯 | 1:40.974 | 1:40.758 | 1:40.614 | 2 | |
| 3 | 7 | 法拉利 | 1:42.500 | 1:41.612 | 1:41.051 | 3 | |
| 4 | 11 | 印度威力-梅賽德斯 | 1:41.983 | 1:41.560 | 1:41.184 | 4 | |
| 5 | 3 | 紅牛-雷諾 | 1:42.275 | 1:41.830 | 1:41.444 | 5 | |
| 6 | 77 | 威廉斯-梅賽德斯 | 1:42.608 | 1:41.868 | 1:41.656 | 6 | |
| 7 | 27 | 印度威力-梅賽德斯 | 1:41.996 | 1:41.925 | 1:41.686 | 7 | |
| 8 | 19 | 威廉斯-梅賽德斯 | 1:42.303 | 1:42.349 | 1:41.759 | 8 | |
| 9 | 26 | 紅牛-雷諾 | 1:42.540 | 1:42.328 | 1:41.933 | 9 | |
| 10 | 55 | 紅牛二隊-雷諾 | 1:42.911 | 1:42.482 | 1:42.708 | 10 | |
| 11 | 33 | 紅牛二隊-雷諾 | 1:42.889 | 1:42.521 | — | 11 | |
| 12 | 22 | 麥拉倫-本田 | 1:42.570 | 1:42.668 | — | 12 | |
| 13 | 13 | 蓮花-梅賽德斯 | 1:42.929 | 1:42.807 | — | 13 | |
| 14 | 12 | 薩伯-法拉利 | 1:42.896 | 1:43.614 | — | 14 | |
| 15 | 8 | 蓮花-梅賽德斯 | 1:42.585 | 未作時間 | — | 18 | |
| 16 | 5 | 法拉利 | 1:42.941 | — | — | 15 | |
| 17 | 14 | 麥拉倫-本田 | 1:43.187 | — | — | 16 | |
| 18 | 9 | 薩伯-法拉利 | 1:43.838 | — | — | 17 | |
| 19 | 28 | 瑪魯西亞-法拉利 | 1:46.297 | — | — | 19 | |
| 20 | 98 | 瑪魯西亞-法拉利 | 1:47.434 | — | — | PL | |
| 107%時間:1:48.291 | |||||||
| 來源:[11][12] | |||||||
註記:
正賽成績
| 名次 | 車號 | 車手 | 車隊 | 圈數 | 時間/退賽 | 發車位 | 積分 |
|---|---|---|---|---|---|---|---|
| 1 | 6 | 梅賽德斯 | 55 | 1:38:30.175 | 1 | 25 | |
| 2 | 44 | 梅賽德斯 | 55 | +8.271 | 2 | 18 | |
| 3 | 7 | 法拉利 | 55 | +19.430 | 3 | 15 | |
| 4 | 5 | 法拉利 | 55 | +43.735 | 15 | 12 | |
| 5 | 11 | 印度威力-梅賽德斯 | 55 | +1:03.952 | 4 | 10 | |
| 6 | 3 | 紅牛-雷諾 | 55 | +1:05.010 | 5 | 8 | |
| 7 | 27 | 印度威力-梅賽德斯 | 55 | +1:33.618 | 7 | 6 | |
| 8 | 19 | 威廉斯-梅賽德斯 | 55 | +1:37.751 | 8 | 4 | |
| 9 | 8 | 蓮花-梅賽德斯 | 55 | +1:38.201 | 18 | 2 | |
| 10 | 26 | 紅牛-雷諾 | 55 | +1:42.371 | 9 | 1 | |
| 11 | 55 | 紅牛二隊-雷諾 | 55 | +1:43.525 | 10 | ||
| 12 | 22 | 麥拉倫-本田 | 54 | +1圈 | 12 | ||
| 13 | 77 | 威廉斯-梅賽德斯 | 54 | +1圈 | 6 | ||
| 14 | 9 | 薩伯-法拉利 | 54 | +1圈 | 17 | ||
| 15 | 12 | 薩伯-法拉利 | 54 | +1圈 | 14 | ||
| 16 | 33 | 紅牛二隊-雷諾 | 54 | +1圈 | 11 | ||
| 17 | 14 | 麥拉倫-本田 | 53 | +2圈 | 16 | ||
| 18 | 28 | 瑪魯西亞-法拉利 | 53 | +2圈 | 19 | ||
| 19 | 98 | 瑪魯西亞-法拉利 | 52 | +3圈 | PL | ||
| Ret | 13 | 蓮花-梅賽德斯 | 0 | 碰撞 | 13 | ||
| 來源:[16] | |||||||
註記:
參考資料
- . formula1.com (Formula One Administration). [2015-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9).
- . FIA.com (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l'Automobile). 2014-09-12 [2015-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07) (英语).
- . FIA.com (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l'Automobile). 2014-12-03 [2015-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9) (英语).
- . FIA. 2015-11-29 [2015-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04).
- Barretto, Lawrence; Freeman, Glenn. . autosport.com. 2015-11-29 [2015-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04).
- Barretto, Lawrence. . autosport.com. 2015-11-29 [2015-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04).
- Anderson, Ben; Beer, Matt. . autosport.com. 2015-11-29 [2015-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04).
- . formula1.com. [2015-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04).
- . formula1.com. [2015-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04).
- Gill, Pete. . Sky Sports. 2015-12-04 [2015-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04).
- . formula1.com. FOM. [2015-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01).
- . gpupdate.net. [2015-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08).
- . formula1.com. 2015-11-29 [2015-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02).
- . formula1.com. [2015-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01).
- Collantine, Keith. . F1Fanatic. 2015-11-29 [2015-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03).
- . FIA.com. 2015-11-29 [2015-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29).
外部連結
|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2015年阿布達比大獎賽 |
| 上一場: 2015年巴西大獎賽 |
2015年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 | 下一場: 2016年澳洲大獎賽 |
| 上一屆: 2014年阿布達比大獎賽 |
阿布達比大獎賽 | 下一屆: 2016年阿布達比大獎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