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人民共和國
柬埔寨人民共和国(高棉语:,罗马化:)为1979至1993年间在柬埔寨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政权由“柬埔寨救国民族团结阵线”主导,该组织由对红色高棉不满的柬埔寨共产党左派成员组成。在名义上由柬埔寨人民革命党统治,主席为韩桑林。于柬埔寨首都金边被攻克后的1979年1月7日成立。在越南出兵柬埔寨推翻红色高棉政权后,在越南和苏联的协助下建立,柬埔寨人民共和国通常被认为是越南的一个傀儡政权。
| 柬埔寨人民共和國 (1979年-1989年) 柬埔寨国 (1989年-1992年) | |||||||||
|---|---|---|---|---|---|---|---|---|---|
| 1979年—1992年 | |||||||||
|  .svg.png.webp) 上:國旗 (1979−1989) 下:國旗 (1989−1992) | |||||||||
| 格言:[1] 「獨立,和平,自由,幸福」 | |||||||||
| .svg.png.webp) | |||||||||
| 首都 | 金边 | ||||||||
| 常用语言 | 高棉语 | ||||||||
| 政府 | 社会主义共和国 | ||||||||
| 人民革命委员会主席 | |||||||||
| 历史时期 | 冷战 | ||||||||
| • 建立  | 1979年1月10日 | ||||||||
| • 更改國名  | 1989年5月1日 | ||||||||
| • 越南军队撤离  | 1990年 | ||||||||
| 1992年2月28日 | |||||||||
| 货币 | 柬埔寨瑞尔 | ||||||||
| ISO 3166码 | KH | ||||||||
| 
 | |||||||||
|  柬埔寨历史系列条目 | ||||||||||||
|---|---|---|---|---|---|---|---|---|---|---|---|---|
| 扶南 约1世纪–550 | ||||||||||||
| 真腊 约6世纪–802 (水真腊、陆真腊) | ||||||||||||
| 高棉帝国 (吴哥时期) 802–1431 | ||||||||||||
| 金边时期 1431–1525 | ||||||||||||
| 洛韦时期 1525–1593 | ||||||||||||
| 斯雷桑托时期 1594–1620 | ||||||||||||
| 乌栋时期 1620–1863 | ||||||||||||
| 越南統治時期 1835–1847 | ||||||||||||
| 法国统治时期 1867-1953 | ||||||||||||
| 日本占领时期 1941-1945 | ||||||||||||
| 第一王国 1953-1970 | ||||||||||||
| 高棉共和国 1970-1975 柬王国民族团结政府 | ||||||||||||
| 民主柬埔寨 1976-1979 
 | ||||||||||||
| 民柬联合政府 1979-1992 | 柬埔寨 人民共和国 1979-1992 | |||||||||||
| 联柬权力机构 1992-1993 | ||||||||||||
| 柬埔寨王国 1993至今 
 | ||||||||||||
由于中国、英国、美国以及其他东盟国家的外交影响,柬埔寨人民共和国并未在联合国取得席位。期间柬埔寨在联合国的席位为民主柬埔寨联合政府。虽然如此,柬埔寨人民共和国在1979至1993年为柬埔寨大部分领土的实际統治者。
随着东欧剧变,1989年该政权更改国名为柬埔寨国以求获得更多的国际认同。[2]然而,一党制和领导体系并未发生实质的变化。1990年越南军队撤出柬埔寨后,柬埔寨国内各武装派別停火。1991年,柬埔寨人民革命党放弃一党制和马列主义意识形态,并改名为柬埔寨人民党。同年10月23日,在法国巴黎召开了柬埔寨问题国际会议,签订了柬埔寨和平协定。1992年2月28日,成立柬埔寨过渡时期联合国权力机构,改国名为“柬埔寨”。1993年9月,柬埔寨頒布新宪法,恢复君主立宪制,并恢復国名“柬埔寨王国”。
国家象征
    
| 
 | 
 
 | 
 
 | 
 | 
政治
    
    
外交
    
由于联合国和绝大多数国家视民主柬埔寨为柬埔寨的合法代表,截至1989年5月1日,仅有33个国家承认柬埔寨人民共和国:
| 国家 | 所属地区 | 地图 | 
|---|---|---|
| .svg.png.webp) 阿富汗 | 南亚 | .svg.png.webp) | 
| .svg.png.webp) 阿尔巴尼亚 | 南欧 |  | 
|  阿尔及利亚 | 北非 |  | 
|  安哥拉 | 中部非洲 |  | 
| .svg.png.webp)  | 西非 |  | 
| .svg.png.webp) 保加利亚 | 东欧 |  | 
|  布吉納法索 | 西非 |  | 
| .svg.png.webp) 佛得角 | 西非 |  | 
|  剛果人民共和國 | 中部非洲 |  | 
|  古巴 | 拉丁美洲 |  | 
|  捷克斯洛伐克 | 东欧 |  | 
|  东德 | 东欧 |  | 
| .svg.png.webp) 埃塞俄比亚 | 东非 | .svg.png.webp) | 
|   | 西非 |  | 
|  格林纳达 | 拉丁美洲 |  | 
|  几内亚 | 西非 |  | 
|  几内亚比绍 | 西非 |  | 
|  匈牙利 | 东欧 |  | 
|  印度 | 南亚 |  | 
| .svg.png.webp) 伊拉克 | 西亚 |  | 
|  老挝 | 东南亚 |  | 
| .svg.png.webp) 利比亚 | 北非 |  | 
|  马达加斯加 | 东非 |  | 
|   | 西非 |  | 
| .svg.png.webp) 蒙古人民共和国 | 东亚 |  | 
|  莫桑比克 | 东非 |  | 
|  尼加拉瓜 | 拉丁美洲 |  | 
|  波兰 | 东欧 |  | 
|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 中部非洲 |  | 
| .svg.png.webp) 塞舌尔 | 东非 |  | 
|  南也門 | 西亚 |  | 
|  蘇聯 | 欧亚 | 
 | 
|  越南 | 东南亚 |  | 
参考资料
    
- (PDF). Constitutional Council of Cambodia. 25 June 1981 [10 July 202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7-10) (高棉语).
- Michael Leifer, Dictionary of the modern politics of South-East Asia
延伸閱讀
    
- Ian Harris, "Buddhism in Extremis: The Case of Cambodia," in Buddhism and Politics in Twentieth-Century Asia, edited by Ian Harris, 54-78 (London, New York: Pinter, 1999). ISBN 1855675986.
- Evan Gottesman, Cambodia after the Khmer Rouge: Inside the politics of Nation Building.
- Ben Kiernan and Caroline Hughes (eds). Conflict and Change in Cambodia. Critical Asian Studies 34(4) (December 2002).
- Irwin Silber, Kampuchea: The Revolution Rescued, Oakland, 1986
- Michael Vickery, Cambodia : 1975-1982, Boston: South End Press, 1984.
- Toby Alice Volkmann, Cambodia 1990. Special edition. Cultural Survival Quarterly 14(3) 1990.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


.svg.png.webp)
.svg.png.webp)

.svg.png.webp)


.svg.png.webp)
.svg.png.webp)




.svg.png.webp)
.svg.png.webp)
.svg.png.webp)
.svg.png.web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