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第十二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英語:,法語:,德語:),于1976年2月4日至2月15日在奥地利的因斯布魯克举行,亦為該市繼1964年冬奧後再次舉辦冬奧會。
| 主辦城市 |  奥地利因斯布鲁克 | ||
|---|---|---|---|
| 參賽國家及地區 | 37 | ||
| 參賽運動員 | 1123 | ||
| 比賽項目 | 10大项37小项(6项运动) | ||
| 開幕典禮 | 1976年2月4日 | ||
| 閉幕典禮 | 1976年2月15日 | ||
| 正式宣佈開幕 | 奥地利总统鲁道夫·基希施莱格 | ||
| 運動員代表宣誓 | Werner Delle-Karth(雪車) | ||
| 裁判員代表宣誓 | Willy Köstinger(北歐兩項) | ||
| 奧運聖火 | 克里斯托·哈斯(高山滑雪) 约瑟夫·法伊斯特曼特尔(雪橇) | ||
| 主體育場 | 伯吉瑟尔滑雪台 | ||
| 冬季奥运会 | |||
| 
 | |||
| 夏季奥运会 | |||
| 
 | |||


因斯布鲁克
因斯布鲁克在奥地利的位置
在1970年5月,国际奥委会投票选举出由美国的丹佛市来承办本届冬奥会,但后者在1972年因地方财政和环境上的诸多问题而被取消了主办权。之后,奥委会决定让也是当年申办城市之一的加拿大惠斯勒来举办,可又受到当地政府换届的影响,而无法在相关事宜上达成一致。最后,国际奥委会决定将举办地定在曾举办过1964年冬奥会的奥地利因斯布魯克。
背景
    
受1972年夏季奥运会时发生的“慕尼黑惨案”的影响,本届冬奥会加强了保安力度。
焦點
    
- 本届冬奥会为迈克尔·莫里斯·基拉宁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后的第一届奥运会。
- 本届冬奥会设置了两座主火炬台,其中一座为1964年冬奥会所用,另一座为新建,两者在本届冬奥会期间同时燃烧。
- 中華民國代表團在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後最後一次以中華民國的名義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
比赛项目
    
| 
 | 
 | 
参赛国家和地区
    
| 
 | 
 | 
 | 
奖牌榜
    
此为奖牌榜前10位,详见 1976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 排名 | 国家/地区 | 金牌 | 银牌 | 铜牌 | 總數 | 
|---|---|---|---|---|---|
| 1 |  苏联 | 13 | 6 | 8 | 27 | 
| 2 |  东德 | 7 | 5 | 7 | 19 | 
| 3 |  美国 | 3 | 3 | 4 | 10 | 
| 4 |  挪威 | 3 | 3 | 1 | 7 | 
| 5 |  西德 | 2 | 5 | 3 | 10 | 
| 6 |  芬兰 | 2 | 4 | 1 | 7 | 
| 7 |  奥地利 | 2 | 2 | 2 | 6 | 
| 8 |  瑞士 | 1 | 3 | 1 | 5 | 
| 9 |  荷兰 | 1 | 2 | 3 | 6 | 
| 10 |  意大利 | 1 | 2 | 1 | 4 | 
参考
    
- 1976年冬季帕拉林匹克運動會
- 1976年夏季帕拉林匹克運動會
- 197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 舉辦於奧地利的奧運會
- 1964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 因斯布鲁克
- 1976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 因斯布鲁克
- 2012年冬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 – 因斯布鲁克
 
- 中国奥委会官方网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2008年北京奥运组委会相关资料英國政府檔案館的存檔,存档日期2008-09-06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

.svg.png.webp)



.svg.png.webp)
.svg.png.webp)





.svg.png.webp)




.svg.png.webp)
.svg.png.webp)

.svg.png.webp)

.svg.png.webp)
.svg.png.webp)
.svg.png.webp)
.svg.png.webp)


.svg.png.web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