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網球比賽—男子雙打
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網球比賽的男子雙打比賽於2008年8月10日至8月17日舉行,總共有32隊、64位球手參賽。初賽到四強以3盤分勝負,決賽才以5盤分高下。最後一盤必需要勝出對方兩局才能勝出比賽。
| 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網球比賽 | ||||
|---|---|---|---|---|
| 單打 | 男子 女子 | |||
| 雙打 | 男子 女子 | |||
原定賽程
    
| 8月10日 | 8月11日 | 8月12日 | 8月13日 | 8月14日 | 8月15日 | 8月16日 | |
|---|---|---|---|---|---|---|---|
| 上午 | 10.30 | 10.30 | 10.30 | ||||
| 下午 | 17.00 | 17.00 | 17.00 | 16.00 | 16.00 | 16.00 | 16.00 | 
| 第一圈 | 第一圈 | 第二圈 | 八強 | 四強 | 銅牌賽 | 決賽 | |
不過由於受到天雨的影響,銅牌賽改於8月16日舉行。
賽事
    
    決賽圈
    
| 四強 | 決賽 | |||||||||||||
| 1 |  鲍勃·布赖恩(美国)  迈克·布赖恩(美国) | 66 | 4 | |||||||||||
| 4 |  (瑞士)  瓦夫林卡(瑞士) | 7 | 6 | |||||||||||
| 4 |  (瑞士)  瓦夫林卡(瑞士) | 6 | 6 | 64 | 6 | |||||||||
|  阿斯博林(瑞典)  約翰松(瑞典) | 3 | 4 | 7 | 3 | ||||||||||
|  克萊芒(法国)  洛德拉(法国) | 66 | 6 | 17 | |||||||||||
|  阿斯博林(瑞典)  約翰松(瑞典) | 7 | 4 | 19 | 銅牌賽 | ||||||||||
| 1 |  鲍勃·布赖恩(美国)  迈克·布赖恩(美国) | 4 | 6 | 6 | ||||||||||
|  克萊芒(法国)  洛德拉(法国) | 6 | 3 | 4 | |||||||||||
初賽上線
    
| 首圈 | 次圈 | 八強 | 四強 | |||||||||||||||||||||||
| 1 |  鲍勃·布赖恩(美国)  迈克·布赖恩(美国) | 6 | 6 | |||||||||||||||||||||||
|  诺尔斯(巴哈马)  穆林斯(巴哈马) | 2 | 1 | 1 |  鲍勃·布赖恩(美国)  迈克·布赖恩(美国) | 7 | 6 | ||||||||||||||||||||
| IP |  基弗(德国)  舒特勒(德国) | 7 | 3 | 1 |  克諾夫萊(奥地利)  梅爾策(奥地利) | 62 | 4 | |||||||||||||||||||
|  克諾夫萊(奥地利)  梅爾策(奥地利) | 66 | 6 | 6 | 1 |  鲍勃·布赖恩(美国)  迈克·布赖恩(美国) | 6 | 6 | |||||||||||||||||||
| IP |  古西奥尼()  休伊特() | 4 | 7 | 18 | IP |  古西奥尼()  休伊特() | 4 | 3 | ||||||||||||||||||
| IP |  卡勒里(阿根廷)  摩納哥(阿根廷) | 6 | 64 | 16 | IP |  古西奥尼()  休伊特() | 6 | 7 | ||||||||||||||||||
|  比约克曼(瑞典)  索德靈(瑞典) | 3 | 3 | 6 |  (西班牙)  罗布雷多(西班牙) | 2 | 65 | ||||||||||||||||||||
| 6 |  (西班牙)  罗布雷多(西班牙) | 6 | 6 | 1 |  鲍勃·布赖恩(美国)  迈克·布赖恩(美国) | 66 | 4 | |||||||||||||||||||
| 4 |  (瑞士)  瓦夫林卡(瑞士) | '7 | '6 | 4 |  (瑞士)  瓦夫林卡(瑞士) | 7 | 6 | |||||||||||||||||||
|  博莱利(意大利)  塞皮(意大利) | 5 | 1 | 4 |  (瑞士)  瓦夫林卡(瑞士) | 6 | 6 | ||||||||||||||||||||
| ALT |  图尔苏诺夫(俄罗斯)  尤日尼(俄罗斯) | 7 | 6 |  图尔苏诺夫(俄罗斯)  尤日尼(俄罗斯) | 4 | 3 | ||||||||||||||||||||
| IP |  冈萨雷斯(智利)  马苏(智利) | 65 | 4 | 4 |  (瑞士)  瓦夫林卡(瑞士) | 6 | 6 | |||||||||||||||||||
|  貝爾迪赫(捷克)  斯泰潘内克(捷克) | 7 | 2 | 6 | 7 |  布帕蒂(印度)  帕斯(印度) | 2 | 4 | |||||||||||||||||||
|  马塞洛·梅洛(巴西)  安德烈·萨(巴西) | 5 | 6 | 8 |  马塞洛·梅洛(巴西)  安德烈·萨(巴西) | 2 | 4 | ||||||||||||||||||||
|  蒙菲爾斯(法国)  西蒙(法国) | 3 | 3 | 7 |  布帕蒂(印度)  帕斯(印度) | 6 | 6 | ||||||||||||||||||||
| 7 |  布帕蒂(印度)  帕斯(印度) | 6 | 6 | |||||||||||||||||||||||
初賽下線
    
| 首圈 | 次圈 | 八強 | 四強 | |||||||||||||||||||||||
| 8 |  安德烈耶夫(俄罗斯)  (俄罗斯) | 6 | 6 | |||||||||||||||||||||||
|  布雷克(美国)  奎里(美国) | 4 | 4; | 8 |  安德烈耶夫(俄罗斯)  (俄罗斯) | 7 | 6 | ||||||||||||||||||||
|  卡纳斯(阿根廷)  纳尔班迪安(阿根廷) | 7 | 65 | 3 | .svg.png.webp) 達爾西斯(比利时) .svg.png.webp) 羅庫斯(比利时) | 66 | 2 | ||||||||||||||||||||
| .svg.png.webp) 達爾西斯(比利时) .svg.png.webp) 羅庫斯(比利时) | 66 | 7 | 6 | 8 |  安德烈耶夫(俄罗斯)  (俄罗斯) | 2 | 7 | 4 | ||||||||||||||||||
| .svg.png.webp) A(英国) .svg.png.webp) J(英国) | 4 | 6 | 6 |  克萊芒(法国)  洛德拉(法国) | 6 | 64 | 6 | |||||||||||||||||||
|  内斯特(加拿大)  尼迈耶(加拿大) | 6 | 3 | 4 | .svg.png.webp) A(英国) .svg.png.webp) J(英国) | 1 | 3 | ||||||||||||||||||||
|  克萊芒(法国)  洛德拉(法国) | 6 | 6 |  克萊芒(法国)  洛德拉(法国) | 6 | 6 | |||||||||||||||||||||
| 3 |  埃利希(以色列)  拉姆(以色列) | 4 | 4 |  克萊芒(法国)  洛德拉(法国) | 6 | 6 | 17 | |||||||||||||||||||
| 5 |  阿尔玛格罗(西班牙)  费雷尔(西班牙) | 3 | 6 | 6 |  阿斯博林(瑞典)  约翰松(瑞典) | 7 | 4 | 19 | ||||||||||||||||||
|  安德松(南非)  科塔兹(南非) | 6 | 3 | 4 | 5 |  阿尔玛格罗(西班牙)  费雷尔(西班牙) | 66 | 4 | |||||||||||||||||||
|  阿斯博林(瑞典)  约翰松(瑞典) | 7 | 6 |  阿斯博林(瑞典)  约翰松(瑞典) | 7 | 6 | |||||||||||||||||||||
|  汉利()  克尔() | 67 | 3 |  阿斯博林(瑞典)  约翰松(瑞典) | 7 | 6 | |||||||||||||||||||||
|  菲斯登伯格(波兰)  马特沃斯基(波兰) | 6 | 6 |  菲斯登伯格(波兰)  马特沃斯基(波兰) | 65 | 4 | |||||||||||||||||||||
| IP |  于欣源(中国)  曾少眩(中国) | 3 | 4 |  菲斯登伯格(波兰)  马特沃斯基(波兰) | 1 | 7 | 7 | |||||||||||||||||||
|  达姆(捷克)  维兹纳(捷克) | 3 | 6 | 6 |  达姆(捷克)  维兹纳(捷克) | 6 | 63 | 5 | |||||||||||||||||||
| 2 | .svg.png.webp) (塞尔维亚) .svg.png.webp) 齊莫尼奇(塞尔维亚) | 6 | 0 | 2 | ||||||||||||||||||||||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